笔趣阁
笔趣阁 > 问剑 > 第二百四十七章 葡萄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二百四十七章 葡萄

  问剑

来自北境黑山旳商人,卢雨楠,正戴着锥帽,骑马驶过苏州官道。


短短一月时间,整个苏州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般的变化。


城市中到处可见坑洼大洞,施工团队忙碌着开凿水井——以往民间,水井意味着安全可靠的饮水来源,意味着大幅度提升对旱灾的抗性。


一口好的水井堪称传家之宝,需要请专门的井师,寻找深层水源,建造价格在十到二十贯。


一些灌溉条件不怎么好的乡村,有时会因为一口井的归属,而引起邻里间的、村落间的矛盾,甚至是大规模械斗、仇杀。


不过,学宫与鹿篱书院修士们的到来,改变了这一点。


他们会用念丝,伸入地底深处,寻觅可靠水源,再用修为直接挖掘出顽石,以便普通人的施工团队能快速建造水井。


并且,就算水井不是自流井,学宫修士也带来了由那位理学博士苏冯绘制的手摇出水阀图纸。


建好后,只需用手上下扳动阀门,就能从井中快速泵出水来。


此外,由修士和普通人组成的施工团队,还在城里修造了大量的...公共厕所,以及配套的下水道系统。


由陶瓷厂中生产出来的陶瓷套筒,彼此相连接,形成管道,


管道的缝隙会被胶类物质填充,防腐蚀,防泄露,防漏气。


管道的一端连接着公共厕所,另一端则通往大大小小的化粪池。


每个化粪池都由三个并联的池子构成,容积比例为二比一比三,


生活污水、污泥会在池子中流转、沉淀,


去除掉悬浮物, 使得易腐化的生污泥变成稳定的熟污泥, 可以作为肥料使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并且,一些化粪池还使用了一种叫三相分离的技术, 能加快沉淀,减少污水。


现在的苏州, 以及整个江南道的百姓, 都已经通过学宫刊物, 了解到了血吸虫病以及血吸虫的治病原理、传播渠道。


对于朝廷格外支持。


那位传说在长安并不受重视的光王李善,展现出了相当优秀的能力,


以亲王兼巡察使的身份,协调江南道物资转运,制定政策, 调用人力。


他还翻出了《虞律疏议》, 严格按照上面的法律法规,


“具有穿穴垣墙, 以出秽污之物于街巷,杖六十。主司不禁, 与同罪。”


任何在街道乱倒粪便、污染街巷者,杖责六十下。


并且还微妙地修改了“直出水者,无罪”这一条。


乱倒尿的, 也要罚。


总之城中有了这么多座公共厕所,随地大小便就是不行。


而相较于城市, 郊区乡镇的变化则要更大一些。


苏州周边各县的民众,都被号召了起来,


男女老少,穿戴上了分发下来的布袜、油袜、绑腿、口罩、手套,


找到钉螺最泛滥的地方,


挖掘新沟渠,填埋旧沟渠,将钉螺用土活埋;


修造水坝,改变水势;


焚烧杂草,清理芦苇荡;


用药水浸泡土地,用铲子掀翻草坪;


推倒那些无人居住的破旧房屋, 用火焰焚烧瓦片下滋生蔓延的钉螺;


在民居的墙上,涂抹生石灰,防止钉螺扩散;


...


民夫、民众、兵卒、吏员、修士,


来自各行各业的人们都为此献出力量, 争取在春耕之前,灭杀尽可能多的钉螺与血吸虫。


卢雨楠和她的护卫骑马走在路上,看到田地间茫茫多众志成城、忙碌不休的虞国民众,感到了强烈的震撼。


这种震撼是如此直触人心,卢雨楠下意识地收紧了缰绳,放慢了骑行速度,眯着眼睛仔细欣赏着眼前这一幕。


两名护卫不由自主地放轻了呼吸,那些河堤上弯着脊背、挥舞着锄头铲子的无数虞国民众,带给他们的压力,甚至比高耸的城墙、所谓的修士还要大。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hmcpuyuan.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hmcpuyuan.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