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 第443章 一盘大棋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43章 一盘大棋

  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多尔衮已经下了井阑。</p>


盛名之下果然无虚士。</p>


阎应元守城的花样百出算见识了。</p>


首战告负,多尔衮的心情自然好不到哪去。</p>


不过要说心情有多差,那也未必,因为今天这场败仗未必就是坏事,正好可以借机让八旗满洲、八旗汉军还有绿营引以为戒。</p>


不过如何处置吴三桂和关宁军却是个问题。</p>


按照规矩,吴三桂和关宁军肯定要挨处罚。</p>


这是老汗定下的规矩,吃了败仗必须受罚。</p>


唯一的悬念就是,处罚得重一点还是轻一点,这个是可以变通的。</p>


就在多尔衮沉吟之际,曹尔玉匆匆前来禀报:“主子,和硕郑亲王、和硕礼亲王、和硕英亲王还有多罗贝勒、温简贝子等全都赶过来了。”</p>


“嗯?”多尔衮脸色瞬间垮下来,“他们过来做什么?”</p>


洪承畴等几个铁杆汉奸也是面面相觑,一时间有些看不准。</p>


“怕是没安什么好心。”侯方域说,“大沽口之战若是顺利,他们可以分一份战功,可若是大沽口之战不顺利,他们就能借机为难主子您。”</p>


这话一出,福临、洪承畴等人的目光便齐刷刷看向侯方域。</p>


曹尔玉也是一脸震惊的看着侯方域,心说这种话你也敢说?</p>


你不过是个奴才,居然敢妄言主子?真是不知道死字怎么写。</p>


侯方域却是豁出去了,反正他现在是个残缺之人,又有何惧哉?</p>


如果一辈子当个奴才,还怎么报仇?他现在唯一的愿望就是报仇。</p>


当下侯方域又接着说:“主子,这对您来说又何尝不是一个机会呢?”</p>


听到这话,洪承畴的脸色微变,心说以前倒真是小觑了这个侯方域。</p>


“侯方域,你这话是什么意思?”多尔衮果然来了兴致,“什么机会?”</p>


“一个逼他们同意修改八旗制度的好机会。”侯方域阴阴一笑又说道,“他们若是不同意修改八旗制度,就让他们去碰阎应元这颗钉子。”</p>


多尔衮的眼睛一下子就亮起来,这法子果然极妙!</p>


当下多尔衮笑着说道:“走,你们随朕前去迎一迎这些人。”</p>


对于代善、济尔哈郎等人的到来,多尔衮本来是充满忌惮的,可是侯方域这么一说他就立刻变得期待,这些人来得真挺及时。</p>


……</p>


与此同时,在卫河南岸的官道上。</p>


济尔哈朗、代善还有阿济格正在并驾而行。</p>


三人身后,则跟着固尔玛珲、勒克德浑以及其他的贝勒贝子。</p>


除了多铎、多尔衮以及福临,八旗满洲的旗主基本都在这里,按照老奴确立的部落议政制度,这些人就是建奴的决策层。</p>


多尔衮无论想要做什么决策,都必须获得多数人的同意才行。</p>


“二哥,你都这一把年纪了,何苦走这趟。”阿济格摇摇头说,“老十四想折腾,那就由得他去折腾,等他吃了亏受了挫,自然会回头。”</p>


“老十二你不明白,有些事错了可以回头,有些事却回不了头。”</p>


代善语重心长的说:“老十四现在所做的事是要伤及大清根本的,一旦做错了那就再也回不了头了。”</p>


“有那么严重吗?”阿济格对此不以为然。</p>


“英亲王,礼亲王说的没错,改革八旗制度非同小可。”济尔哈朗皱着眉头说,“八旗议政肇始于八王议政,乃是老汗定下来的规矩,这也是为了我大清的千秋万代着想,又岂能说改就改?八旗议政若是也被改掉,那大清还能算是大清吗?”</p>


很显然,代善、济尔哈朗等八旗贵族已经意识到了危险。</p>


如果再放任多尔衮改革军制,八旗贵族就将丧失全部实权。</p>


也正是因为这,行将就木的代善也坐不住,拖着病躯站出来。</p>


阿济格又问道:“那我问你们,这趟来大沽口我们究竟干吗来了?</p>


“为了强化八旗议政制度。”济尔哈朗说道,“今后不光是大清朝的大政方针,还是行军打仗,都得八旗贵族共同决策。”</p>


“这恐怕不行。”阿济格道。</p>


“老十四和老十五肯定不同意。”</p>


“有老汗定下的规矩在,由不得他们不同意。”</p>


代善苍老的脸上掠过一抹狠厉,又接着说道:“老十四若执意不从,那就收回他的皇父摄政王封号,若是再挑事就剥夺他的睿亲王爵位。”</p>


“可是为什么挑大沽口呢?”阿济格还是不解。</p>


“因为皇上在大沽口,太后却不在。”代善说道。</p>


正说话间,前方官道上忽然出现了一大群八旗骑兵。</p>


“老十四?”阿济格笑道,“这回可真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一向眼高于顶的老十四居然亲自到半道迎接我们。”</p>


代善说道:“老十二,我们可是说好了,得统一口径。”</p>


“我知道。”阿济格一脸没心没肺的说,“我会按照之前商定好的办,毕竟你们也是为了我英亲王府好,这点我很清楚。”</p>


代善和济尔哈朗松了口气。</p>


……</p>


当天晚上,数十枝羊脂火把将多尔衮的中军大帐内外照得亮如白昼。</p>


两排二十多个全装惯带的巴牙喇兵肃立在大帐门口,左边的巴牙喇兵身披明黄色镶红边的棉甲,右边的巴牙喇兵身披白色棉甲,就像两排门神。</p>


吴三桂押着五花大绑的夏龙山来到多尔衮的大帐门口。</p>


正要往里走时,两排巴牙喇兵却陡然上前一步拦住去路。</p>


最外面的两个巴牙喇兵更是抽出斩马刀架在吴三桂脖子上。</p>


“主子!”吴三桂对脖子上的钢刀视而不见,高喊道,“奴才吴三桂有下情禀上!就算是死,也要死个明白!”</p>


好半晌,大帐内才传来多尔衮声音:“让他们进来吧。”</p>


两排巴牙喇兵这才收起明晃晃的斩马刀,退回到原位。</p>


吴三桂押着夏龙山走进大帐,只见里边聚集了不下五十人。</p>


两人刚一进帐,几十道目光便齐刷刷看过来,神情也是各不相同。</p>


不过吴三桂的眸子里就只有多尔衮,就连坐在多尔衮右首的福临他都没注意到。</p>


“主子!”吴三桂噗嗵一声跪倒在多尔衮跟前,痛哭流涕道,“今天下午这一战,真不是我们辽西的将士贪生怕死,实在是敌人太过于狡猾。”</p>


“主子若是非要降罪,只管处罚奴才一人便是。”</p>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hmcpuyuan.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hmcpuyuan.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