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 第569章 崇祯二十一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569章 崇祯二十一年

  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时间很快来到崇祯21年4月。


这已经是崇祯穿越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五个年头,年龄也来到38岁,不过由于崇祯一直有锻炼身体,所以身体状态很不错。


盖州卫和大沽口仍处于对峙状态。


小规模袭扰战以及斥候的猎杀战每天都在上演。


但是百人以上规模的战斗很少见,千人以上的战役就更是绝无仅有。


朱慈炯对朝鲜的攻略也开始发力,在把三万叛军发往盖州服苦役后,又接着往南京发送了五万工匠以及十万女工。


水师来回跑了好多趟才运来南京。


这十万朝鲜女工全都是育龄女子。


十万朝鲜女人来大明做工的消息,很快发表在各家报纸的头版头条。


在南京各家工厂做工的工人听了,顿时喜出望外,圣上这真是急他们之所急,想他们之所想啊,知道他们缺婆娘,所以特意找来了十万朝鲜婆娘。


这些工人多来自农村,根本娶不起城市里的姑娘。


现在好了,有了这么多朝鲜婆娘,真可以在城市安家立业了。


其实这些光棍汉想多了,十万朝鲜女子根本不是为他们找的。


李香君在四川战场居然连战连捷,继平定袁韬、武大定之后,又平定了曹勋、范文光等好几路叛军,并光复了东川、马湖以及嘉定数府。


现如今,李香君所部土兵的兵锋已经直指眉州。


张献忠再次急成了热锅上的蚂蚁,想着撤往川北。


江南的工商业仍还在蓬勃的发展,规模正急剧扩大。


这点可从内务府资产表的扩张得到左证,仅仅一年,内务府的总资产就已经从3亿勐增到了4个亿,增长率33.3%!这可是纯粹的增长。


前文说过,内务府几乎控股了所有行业。


内务府在各行业的平均占股在35%左右。


从这里,就可以大概的估算出大明的工商业总产值。


到崇祯21年,大明的工商业总产值大约为12亿元。


这个数值看上去很庞大,但其实也就跟农业产值打个平手。


现如今大明的耕地总面积大约在5亿亩,平均亩产约2石,总收成10亿石左右,而现在大明的平均粮价约为1.2元,亦即12亿元。


也就是说,大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总产值各为12亿元。


第三产业的总产值就完全没有办法统计,最多只能进行估算。


按照经济发展阶段来估算,此时大明第三产业的产值顶多也就第二产业的一半。


这样一来就可以得出结论,崇祯20年大明的国内生产总值亦即gdp为30亿元。


按照这个gdp数值,大明朝廷今年的财政收入应该会很可观,至少也有两三亿。


但事实上,大明朝廷今年的岁入只有不到两千万元,其中一大半来自户部市易所以及户部银号的收入,剩下的小半则是粮税的收入。


两千万元,听着似乎不少,其实也没多少。


至少对于如今的大明朝廷,这点钱真不够。


其中原因也很简单,大明朝廷的摊子也比原来大了。


凭借着户部市易所以及户部银号的收入,内阁六部很是过了两年好日子。


日子好过了,各种开销也就跟着涨上去,比如官员俸禄啥的,还有工部重修南京紫禁城也花了一大笔钱,所以很快又开始入不敷出。


常言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那就难了。


没办法节流,就只能开源,内阁就想到了开征商税。


路振飞带着户部尚书刘理顺找到了崇祯,提出谏议:“圣上,而今大明百业兴盛,朝廷用度却日益不足,是否可以考虑开征工商税?”


崇祯愣住了,这世道真反过来了,文官居然喊着要开征商税。


想当年,明世宗、明神宗还有明熹宗想要开征商税,均遭到文官集团的坚决抵制,可是现在文官集团居然主动要求开征商税。


世宗皇帝他们若是泉下有知,估计都会看懵掉。


但其实没什么好奇怪,一切都离不开一个利字。


以前大明的工商业基本都掌握在文官集团手中,朝廷开征商税就相当于从文官集团身上割肉,文官集团自然不干。


可现在,工商业基本都掌握在新文官群体手中。


何谓新文官群体?简单点说就是勤王士子群体。


这里不单指勤王士子,也包括围绕勤王士子的整个利益群体,比如山yīn郑家,比如新昌徐家,又比如嘉善的钱家。


所以说现在开征商税,相当于割士子群体的肉。


这崇祯怎么可能答应?开征商税不仅勤王士子群体利益受损,内务府或者说皇室的利益损失尤其大,毕竟内务府占着各行业将近35%股份。


就是说,每征三元商税就有一元是内务府贡献的。


崇祯得有多傻才会拿内务府的钱去补贴户部?没门!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hmcpuyuan.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hmcpuyuan.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