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 第696章 凌迟处死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696章 凌迟处死

  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很快又一个月过去。


时间很快来到崇祯22年(1649)9月中旬。


这一个月,崇祯紧赶慢赶的又办了几桩急务。


第一桩急务是总司令部挂牌,总司令部就设在朝日坛大营,朝日坛以及周围的殿宇宫舍都成了总司令部的公廨。


而这也是崇祯朝的一个变化。


崇祯很反感祭天祭地祭日月山川这种形式。


现在唯一保留的只有正月初一的祭祖仪式,而且崇祯常常会因为各种的原因缺席,然后由太子朱慈烺代为祭祀。


第二桩急务是授衔。


共有6个士子授中将衔。


另有15个士子被授予少将衔。


此外还有616人授校官,1829人授尉官,5719人授士官。


将官、校官还有尉官基本上都是转到总司令部的勤王士子。


留在内务府的三千个士子没有授予军衔,今后也不可能有。


第三桩急务就是搭建5个架子师,不过这事不用崇祯亲为,有徐应伟、阎应元、卢象同、王夫之以及华夏等五个师长全权负责。


新军实施标准化后,旅以下都是三三制,只有步兵连例外。


步兵连除了下辖3个步兵排之外,还下辖有一个步兵炮排,步炮排辖4个班。


所以每个步兵团有正副团长2人、正副营长6人、正副连长18人、正副排长72人、正副班长234人,每团共计332名军官。


辎重团的配置跟步兵团基本一致,只是连一级没有步炮排,共计242名军官。


每个炮兵团有正副团长2人,正副营长6人,正副连长18人,正副排长54人,每团共计80个军官,不过在旅一级炮兵单位配有辎重团,遂行独立作战任务之时,可将辎重团分拆为辎重营分别配给三个炮兵团。


所以满编的炮兵团有106名军官。


所以一个混成旅有将近1400名军官。


一个架子师的军官总数就有将近4500人。


而五个架子师的军官总数更是达到了2万多人。


这个数量远远超出了2千多统兵士子和5千多国子生的总数,所以短时间内要把5个架子师的军官队伍补充齐全是不可能办到的。


但是好在,南监的二期国子生即将毕业。


到时候又能有6千多国子生可以补充进来。


加上从新军将士中提拔一部分也就差不多了。


第四桩急务是搬家,搬回紫禁城是不可能的。


前文说了,像紫禁城这样的建筑根本不适合住人。


所以最后,崇祯就把自己的住所选在了西苑的万寿宫。


对,没错,就是当年嘉靖帝让工部尚书严世蕃花了一百多万两银子建的万寿宫,现在一百多年过去了,旧是旧了点,但是翻身一下也还是很不错。


不用多说,这项翻修工程肯定是外包给了大明建筑工坊。


对于朝廷对于工部,崇祯是信不过的,五十万的工程款打过去,能够给你做成十万的效果就烧高香了,所以必须找大明建筑工坊。


九月上旬,赶在李香君、冉三娘她们到北京之前,万寿宫终于翻修好了。


翻修过后的万寿宫主体仍是土木结构,不过也加了不少砖混结构的建筑,比如说崇祯自己居住的副楼,就是一栋三层的砖混结构。


据说大明火德太旺,所以宫殿很容易失火。


崇祯觉得,还是砖混结构比较不容易着火。


这里顺便多说一句,蒸汽机研发成功之后,格物科很快就造出球磨机和鼓风机,水泥厂的技术难题也就被解决,所以现在大明水泥厂已经正式建成并投产,崇祯在万寿宫的这座副楼所用的水泥,就是不远千里从南京运过来的。


遗憾的是,搬进万寿宫没几天,崇祯又要回南京。


李香君就万般不舍,趁着给崇祯穿衣之际撒娇说:“非去不可么?”


“怎么?”崇祯在李香君翘臀上掐了一把,笑道,“这半个多月朕可没少犁你和三娘这两块地,几乎是天天犁,还没够呀?”


李香君俏脸微红道:“臣妾也想要个小公主。”


“合着是眼馋了呀。”崇祯笑道,“你的志向不是建功立业,当大明乃至于华夏有史以来武功最卓着的女将军么?怎么忽然就转了性子了。”


“这两者并不矛盾。”李香君都着红艳艳的小嘴道。


“臣妾要当女将军,也想要粉都都胖乎乎的小公主。”


想起粉团子般的朱锦绣,李香君美目中便浮起母性的光辉。


“像你这样的要求,朕实在是无法拒绝,不过是小公主还是小皇子朕可控制不了,这玩意只能看天意。”崇祯说着就将李香君抱榻上。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hmcpuyuan.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hmcpuyuan.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