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 第一百三十一章 王浩:东港合金实验室的项目没什么意义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一百三十一章 王浩:东港合金实验室的项目没什么意义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正文卷第一百三十一章王浩:东港合金实验室的项目没什么意义“当专注于某项研究时,讲解会提升其他人的灵感获取,同时,回馈灵感的正确理解和思考……”</p>


“四倍灵感获取,百分百回馈。”</p>


在得到新能力以后,王浩仔细做着阅读理解。对比《教学的馈赠》以及使用效果,他很快就明白了《科研的馈赠》效果。</p>


这个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发生作用的场合--</p>


专注于某项研究。</p>


‘专注于研究’,肯定并非纯粹的教学场合,不是在教室里完成的,而是像实验室、项目组之类,是一群人一起做研发的地方。</p>


当然,主要限制是参与人、针对的内容,而不是场地。</p>


《教学的馈赠》也能够在这种场合起到作用,区别在于《教学的馈赠》回馈的主要是知识和思考,效果则是增加其他人对于讲解内容的理解。</p>


《科研的馈赠》回馈的是灵感的思考和理解,效果则是增加其他人获取灵感的倍率。</p>


区别在于知识和灵感。</p>


知识是基础,即便回馈的是思考,也是有关知识的思考。</p>


灵感则是专门着针对科研,有很多的实验、研究之类,有的关键地方,绝大部分参与研究的人都想不到,其中就只有一个人想到了,他也不确定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p>


这就是灵感。</p>


举个最直接的例子,同样是观察卫星拍摄的太空图片,有的天文学家就能在亮点中找到特殊的一个,而大部分人可能都注意不到那个特殊的点,或者觉得那个点和其他没什么不同。</p>


即便是注意特殊亮点的天文学家,也不一定就能确认自己的想法,他或许会觉得想法很突然,再仔细深入的想一想,又觉得那个点也没什么特殊的地方。</p>


这就可能会错过天文学的重大发现。</p>


而注意到特殊亮点的天文学家,当时就是激活了带灵感的想法,只是他不确定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p>


在这种情况之下,有关特殊亮点以及相关思考就会反馈过来,因为系统会帮助判断是否正确。</p>


《科研的馈赠》值得注意的地方,还有增加其他人的灵感获取,直接就是提升四倍。</p>


这个数值看起来还是很惊人的,但仔细想想,其实效果也很难说好还是不好。</p>


灵感,玄之又玄。</p>


有些人正常生活中,或许会突然灵光一闪,想到了什么就会让研发有很大进展。</p>


有些人不断埋头努力做研究,但全程没有任何灵感可言,一切努力都在做无用功。</p>


这种情况下,灵感获取提升再多也没有意义。</p>


“不过,下学期带学生似乎有帮助啊,学生也需要做研究完成论文,指导的过程中,能多出一些灵感,也许就真正能完成从学习到科研的转变……”</p>


研究生的学习就是从学习到科研的转变,他们要适应从学习到自主研究的转变过程。</p>


研究生所具备的知识内容,已经触碰到了某一个领域的顶端,他们已经开始尝试在领域的顶端进行突破。</p>


如果能让学生多一些灵感,知道该怎么去思考、研究,带学生的效果肯定是非常好的。</p>


王浩了解了新能力的效果,但具体怎么样还要实践一下。</p>


现在不是实践的场合。</p>


在航空材料院做研发的讲座,几乎就等同于教学场合,而不是和其他人一起做某项研究。</p>


下午,演讲继续。</p>


王浩花费了两个多小时的时间,才完成了剩余部分的讲解工作,整个讲解可以说是非常的枯燥,他也没办法讲出乐趣。</p>


过程就是针对一个个的工序数据,讲解该怎么样运用新的手段进行分析。</p>


不过每一个人都听的非常认真,因为都是他们所研究的领域,有一些内容很值得思考一下。</p>


他们一直不断听着讲解,做记录也非常详细,就连高分子材料实验室的人,都能感受到王浩对于研究的深入,也觉得学到了很多的新东西。</p>


有些人不由得琢磨起来,“虽然讲座花费了三万,但是好像没太亏,其他地方可听不到这些东西。”</p>


当然也有觉得贵的。</p>


比如,王基铭,他还在想着一个人五万的高额讲座费,坐在台下也根本听不进去,感觉心头都在滴着血。</p>


终王浩讲完了最后一个内容,停下话头赶紧灌了一口水,继续说道,“就到这里了。内容实在太多了,如果大家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可以再看一下整个视频。”</p>


王浩说完就迫不及待的走下了台。</p>


他实在感觉很累,心里不由得感慨,“钱真是不好赚啊。”</p>


“五十万,讲这么久……不过,好像也还行……”想到能拿到50万的讲座费,他的心情顿时舒畅了一些。</p>


……</p>


讲座结束。</p>


大部分人边讨论就边散去了。</p>


曹东明、曲世刚以及王基铭等人,还是陪着王浩一起去了休息室,他们一起喝喝茶、聊聊天休息一下。</p>


王基铭终于找到了机会,开口邀请王浩去武钢研究院参观,“我们武钢研究院,拥有非常先进的研发设备和配套设施,是国内最尖端的钢铁材料研究所。”</p>


“我们在首都的分部也是中心之一,拥有钢铁生产全流程的数值模拟、物理模拟和中试试验为主的实验模拟能力……”</p>


王基铭上来就是一通介绍。</p>


王浩是一点都不感兴趣的,他只想回酒店休息一下,好好睡上一觉,到第二天早上就坐飞机离开。</p>


当发现王浩毫不感兴趣的时候,王基铭也有点着急,他马上用眼神示意丁宗权。</p>


丁宗权都有点想骂人的冲动,他一直都跟着王基铭,尽量降低自己的存在感,全程几乎不说一句话。</p>


结果……让自己说?</p>


这不只能起到反作用吗?</p>


丁宗权决定在‘反作用’上,再加一把力,“我们武钢研究院还是值得一去的。我们在研发投入很大,每天都有实验研究在进行,就是后面的操作间总是很吵……”</p>


他后面加一句就是为了让王浩不去。</p>


王浩听罢顿时问道,“今天有什么实验?”</p>


丁宗权顿时感觉莫名其妙,他觉得自己说上一句,王浩肯定也不会太理会,他可是知道这个小年轻脾气不怎么好,一点儿都不知道尊一下老。</p>


上次在西京交通大学的金属实验室就怼过自己。</p>


现在怎么还追问起来了?</p>


丁宗权只能绷着脸解释了一下,“双辊铸轧技术实验。”</p>


王基铭发现王浩对新实验感兴趣,马上解释道,“就是完善双辊铸轧技术的实验,这个技术在国内还是尖端的,只不过相关生产线制造的产品,和其他技术产品相比,次品率稍微有点高,我们一直在完善这个技术,投入了很多的经费。”</p>


“而且还和其他金属相关的实验室有合作,东港大学的合金实验室,就一个技术性的合作,他们会提供相关的数据,而我们进行实验验证,进展还是很顺利的。”</p>


“丁教授就负责这个合作项目,这个技术……”</p>


王基铭耐心的说了起来,他解释的非常详细。</p>


双辊铸轧技术是二十一世纪的新钢铁制造技术,是由阿迈瑞肯纽柯钢铁公司、日国xihi基团和奥国bhp公司共同合作研发出来的。</p>


这个技术就是‘薄带铸轧’。</p>


国内是在几年前才拥有的完整双辊薄带铸轧生产线,而武钢的第一条生产线才刚刚建成、验收,但也成为了国际上第六条工业化运行的薄带铸轧生产线。</p>


双辊铸轧技术,流程说起来也很简单,就是液态钢水通过布流系统注入由侧封板及两个旋转方向相反的铜铸辊形成的熔池中,铜辊中通过的冷却水将钢水的热量带走,钢液凝固后从两辊的缝隙之间经挤压后,就可以直接连续生产出一定厚度的铸带,再经一道次热轧,就能生产出更薄一些的热轧薄带钢。</p>


如果再简单的解释,就是钢水入模、冷却挤压成型。</p>


双辊铸轧,只是一种技术实现方式。</p>


王基铭说起新技术,都变得精神奕奕,“这个技术非常好啊,原来我们的生产线最少也要建400米,现在能缩短到50米。”</p>


“而且工序少、能耗低、排放也少,生产过程更加快速、灵活……”</p>


王浩耐心的听完了王基铭说的内容。</p>


其实他对于所谓的双辊铸轧,是一点儿兴趣都没有的,他只是对于正在进行的实验感兴趣,觉得可以实验一下新的能力。</p>


当然,礼貌还是要有的。</p>


所以他装作一副很认真听的样子,实际上,说明过程中一些专有名词根本就听不太懂。</p>


王浩继续喝了口水,才问道,“武钢的研究院,距离这里有多远?”</p>


“十几公里吧。”</p>


“好吧!”王浩很爽快的同意了,只有十几公里,开车一会儿就到了,就可以现场去看看实验,就能够试一下新能力。</p>


王基铭听到王浩说同意,顿时忍不住露出了笑容。</p>


实际上,他并不是希望王浩在研究上能指点什么,甚至觉得王浩是钢铁研究的门外汉,都可以说完全的不懂。</p>


但是,王浩去武钢研究院有好几个好处。</p>


第一就是和王浩打好关系,王浩在钛合金强度提升上很有研究,他听了常虹菊教授的评价,说王浩的数据分析内容很了不起。</p>


另外,王浩还是公认的顶级数学家,未来前途不可限量。</p>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hmcpuyuan.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hmcpuyuan.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