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山上种田那些年 > 第四十五章 知我、非我、故我在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四十五章 知我、非我、故我在

  山上种田那些年

,山上种田那些年</p>


大江畔,华阴县。</p>


数日来,有人畏惧惶恐,有人期待盼望,然远处的雷光终究熄灭,在陈屿止住了扩散后化作微风吹远,带着乌云雨露一起不见踪影。</p>


悄然入了县城,他见得周围的人或多或少还在言谈此事,有几人将远在锦州洛城发生的雷殛之事掏出来,添油加醋一番夸大其词,将周围其余人唬的一愣一愣。</p>


不由得真对那人口中的主掌善罚雷霆道君有了几分将信将疑。</p>


走过几地,陈屿遇山过山、遇水翻水花了不少时间,流连一处处天然秋景以及散落山林的药草植株上,故而等他来到临江府中,远方的消息已经四散,传入了千里外的坊间。</p>


配合最近弄出的事来,谈论的气氛俨然火热一时。</p>


与之一同的还有各地掀起的崇拜雷公的狂热,地主大户们在被雷劈地威胁下也难得稍稍收敛。</p>


对此他不觉得意外,显然在以万法镜施展术法时已经预料到,后来收止,想必这种威慑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p>


恍如一柄利剑悬挂在头顶,尤其在被雷潮席卷过的区域。</p>


只是动作太粗暴,有所明悟的陈屿没有继续如此作为,大肆行动虽然快意,没有约束的施展却只会放纵内心。</p>


他在这短路途中并非仅仅感悟山水美好,更是在剖析自我,一段时间下来反复祛除杂念,保持净明,精神力虽看不出增长变化,但灵台却光明许多,一言一行流畅自然,法力精神乃至气血都微微变得圆融了些。</p>


这是好事,陈屿在道经书册中看见过关于心境的描述,只是很模糊,他自觉自己也可以向类似方向靠拢,日日洗涤灵台意识,清扫心中尘埃。</p>


“修道,我求大自在,顺心意。”</p>


既然没有匡扶天下的愿景,再多纠结亦无必要。</p>


他非修无情道,然而对重立一朝同样是没有半点兴趣。</p>


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帮扶,一如一年前刚刚下山时那样,遇见了不平便出手,却不会放纵,不去波及过多。</p>


动作也更隐蔽,鲜少被人察觉。</p>


渐渐的,陈屿愈发轻松,没了几日前的别扭与烦闷,他知道自己找对了路,有所了悟。</p>


天下大势,浪涛滚滚,自有其方向。</p>


他能做的或许就是在一些地方适当给予引导,至于能达到如何地步、最终成效怎样,这就要看此方水土之人自己的努力了。</p>


一家客栈内,陈屿孤坐角落。</p>


望向华阴县城内显得空荡的街道,听小二说最近时候朝廷已经连征四次役,马上又有消息传来好像第五次也快了,所以许多人外逃它处,江南已经留不住,一座座村寨中大都只剩孤寡稚童。</p>


他点了两盘素菜,又斟一壶米酒,原本陈屿是不喜酒水的,比起刺鼻刺猴的酒液,更喜欢醇厚香甜的果浆。</p>


并非不能喝,单纯不喜那股味道。</p>


但米酒是个例外。</p>


口味清淡,酒槽以陆谷酿成,飘扬的气息中带有田野草木芬芳,清润咽喉且不过于刺激。</p>


实际上他纵是想喝果浆都无处去,浮空田中果树不多,培育出的果浆果更是一棵都没有移栽,全留在了青台山上。</p>


本想着山下怎么也有足够的素材去挑选和培育,结果到现在也没养出口味适合自己的,要么汁水稀少,要么过于酸涩。</p>


路上相遇行人有好酒水的,便给他推荐了米酒,初尝之下眼前一亮,回味悠长浓郁,别有一番风味。</p>


思绪从清酒上回到眼下,华阴他并不陌生,早在去年,一次下山时就与一位大医相遇,那位赠予了《风朴散丹》的尤可为给他留下不浅印象。</p>


“未曾想,一年后,自己已经来到了华阴,这处尤医师的家乡。”</p>


尤可为身负不俗武功,当时他便发现这位体魄超越常人,乃是一位一流层次的武人,如此高手莫说一县一府,便是整个武林都不见得有多少。</p>


医术高超,武艺强劲,难怪可以从江南华阴一路去到西南广庸,从东到西横跨半个大梁。</p>


尤可为如今去了何处他不知,当初听对方讲为了研究药理,编纂著书,估摸着现在应当出没于南疆,那里多山川,草木药植众多,不少都没有被外界熟知。</p>


不过也可能会去西北,听闻雪原、大漠等地形中生长有独特药物,好奇之下尤可为或许会前往。</p>


填了肚,陈屿暂时去了房间休憩。</p>


从奇景中取出一卷纸张,七八页,用细绳缠绕成筒状。</p>


这上面即是几日来他刻意约束自我后分出精力誊抄而成。</p>


一开始时以上一世的部分见闻中为主要,但很快他察觉这种做法不妥,两方世界从文化到制度,从人口到地理有许多不同,照搬只会适得其反。</p>


世界有所差异,真理亦会变谬误,当然更大可能是这些东西不基于一定背景大抵无人能懂。</p>


于是改变了内容,删去了那些不切实际的,改为以实用为主。</p>


现在来看,如何挽救黎民百姓这个命题太过于宏大,也与陈屿的出发点有些区别,他并非想挽救谁,更多是见不得普通人无法吃饱穿暖、路有冻死骨罢了。</p>


思前想后,决定还是从一些切实的方面为这个世界作出引导。</p>


“犹记得第一次下山时,见得山下田野中的陆谷在旱日灼烤下收成稀薄,那时候还想着要培育出一种高产作物。”</p>


只是这念头已经有些远了,后来更多是沉浸在对未知的探索中去。</p>


他回忆片刻,然后提笔写下几种灵机诱发培育过程中出现的次品,虽然只是次品,不含特殊之处,但这些植株优势在于可以被推广——至少西南一带不成问题。</p>


除去种植相关的经验,手卷上还有一些简单的药方,比如治暑气、腹胀泄以及一些手足关节病等,这些同样是他在摸索术法与鼓捣丹药时摸清,许多药草之间搭配中和后就能够发挥出的效果。</p>


“唔,果树的栽种……这个就没必要写上,前后栽种的都是灵植,普通果树如何改良接种还有待研究。”</p>


实际上他手上还有不少足以带来更多改变的作物,平日未曾细想,如今略做整理才恍然,自己已经稀里糊涂弄出这么多东西来。</p>


大都对自己无用,灵植都谈不上,不过比山下栽种的作物要或多或少具备一定优势。</p>


考虑到自己的初衷,陈屿只挑了几种改良自春黍、秋刀麦等粮食的作物,可以带来丰产,他将之记录在手卷上,同时于奇景中催熟了一片。</p>


现如今,百来斤的粮食堆积成小山落在边角。</p>


陈屿想了想,将手卷翻看一遍后又收起,按耐住现在就抛出的打算,准备再多看看大梁各地。新作物的耕种不可能遍及天下,不同区域有不同的条件,地力气候不一,作物自然需要区分。</p>


现在他手上的这些西南西北很适合种植,但放到江南水乡就不行了。</p>


还得再看看,能否从本地的作物里培育改良出一些来。</p>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hmcpuyuan.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hmcpuyuan.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