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家父汉高祖 > 第618章 故人相见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618章 故人相见

  家父汉高祖

刘长笑呵呵的看着手里的文赋,越看越是满意。</p>


郎中枚乘毕恭毕敬的站在一旁,向陛下献出了自己最新完成的文赋,通篇文赋都是在说赵王迁…可是吧,又好像不是在说赵王迁…</p>


反正也不是直说,就是一边痛骂赵王迁,一边则是隐喻当下的赵国,枚乘也没有办法,赵王又不是谋反,自己也不好写的太直白,可陛下让自己写,自己又不能不写,因此就只能挖出点赵王的黑料来,使劲隐喻!</p>


好在,赵王的黑料颇多,什么献金作假啊,不按时来侍候天子啊,私自离开邯郸啊,逼走贤臣啊…反正能黑的枚乘基本都给黑了。刘长越看越是满意,</p>


枚乘献上了自己第二篇文章,刘长急忙拿起来观看。</p>


这一篇文赋叫《仁兽》,讲述了一个樵夫上山,然后遇到了麒喝水,整个文赋都是两人在一问一答,愚钝的樵夫并不知道当今皇帝如何,算不算仁义之君,可随着麒的询问,他的回答,却能让人们看到一个心系百姓的皇帝,一个百姓富裕,安居乐业的盛世…怎么说呢,如果奉承皇帝有段位的话,这位起码是要高出张不疑一个大级别的。</p>


刘长通篇读下来,早已是激动的忍不住跳起来。</p>


原来这些写文赋的这么好用?!</p>


吕禄站在一旁,枚乘的那篇文赋他也完整的听完了,这厮为了能让天子看得懂,甚至还特意用了最简单的词语,这简直是…彻底走歪了呀!</p>


看着皇帝如此开心,枚乘也是低着头,满脸都是谦逊的笑容。</p>


刘长大手一挥,对枚乘做出了赏赐。</p>


吕禄自然是急忙开始安排,刘长却拉着枚乘的手,</p>


枚乘听的很认真,枚乘在文字里时常暗示或者明示自己的观点,他很反感权贵的生活方式,他认为一个国家的贵族全部都开始沉迷于享受,吃的肥头大耳的,整日醉醺醺的,混身发臭,吃肉之前都不曾沐浴,那这个国家就要灭亡…可他的很多观念,非但没有得到他人的认可,反而是引来了耻笑,他们不明白这养生跟治国有什么关系,自己不收拾干净就会灭国??这不是胡说八道嘛?</p>


直到枚乘转变了一下思路,将重点放在抨击权贵腐烂生活的时候,这才得到了不少的共识。</p>


刘长大概是第一个完全认同他的人,刘长不但赞同他对贵族的抨击,还赞同他的养生之术,他认为不只是权贵,就是底层百姓,也该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他们也可以去享受音乐,去登上望远,去远方踏青,去运动锻炼.枚乘在发现自己在这位陛下麾下能实现自己的雄伟志向后,他就彻底折服了,这样的皇帝实在是太值得跟随了!</p>


刘长告诉了他很多,可陛下自己也不确定,留下了他的文章,让他回去书写自己的理论,顺带着跟那些医者们研究一下正确与否。</p>


枚乘的文章很快就在长安内传开了。</p>


枚乘在长安本来就有名声,得知他写了新文章,很多人都买报纸来看,结果这么一看,顿时目瞪口呆。</p>


你前端时日不是还在讽刺陛下嘛?这是怎么回事啊??</p>


得知枚乘已经做了皇帝的郎中,众人都直呼上当,难道你这厮原先写那么多的文章批判庙堂,就是为了拿个一官半职??</p>


连带着枚乘的名声都开始迅速变差,但是枚乘显然是不理会这个,他写文不是为了留名,而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如今遇到了能用自己的明君,哪里还顾得上这些呢?</p>


刘长在未央宫的不远处赐给了他一座新府邸,府邸还是很不错的,算不上非常豪华,但是也是应有尽有,方便他在这里办事写文,当地的不少文人得知他的府邸所在后,当天晚上就有五六个人来到了他的府邸。</p>


当他们气势汹汹的走进院落的时候,枚乘就察觉到了来者不善。</p>


为首的那人是他当初在齐国认识的老朋友,同样也是个写文赋的,姓徐。</p>


徐生既没有行礼拜见枚乘,也没有寒暄。</p>


枚乘并没有生气,他仰起头来,感慨道:</p>


枚乘也不继续与这些人对峙,甚至都没有自白。</p>


这让这些准备了一大堆措辞来跟他们争辩的人自讨没趣,最后只能是愤怒的离开。</p>


这迅速在长安引起了一场文战,不少文人都开始写文赋来辱骂枚乘的行为,只是从质量上来说,是远不如枚乘的,而长安里真正擅长文赋的,如陆贾,贾谊,晁错之类的,又不屑于去写这种东西,因为枚乘的不回答,这场骂战也是无疾而终。</p>


......</p>


大汉太仆站在刘长面前,支支吾吾的,作为刘长多年的亲密好友,太仆对陛下还是很了解的,因此,当陛下将这基本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交给他的时候,他忍不住开始反思,自己是不是哪里得罪了陛下?</p>


大汉的太仆并非是汉人,是月氏人,他大概是第一个在大汉担任官爵的胡人,甚至还干到了九卿的位置上,太仆这个位置那还真的是位高权重,非亲信不能任免,上一个太仆叫夏侯婴!</p>


而他确实也做的不错,他在北地,朔方等地设立了大量的养马场,为大汉解决了缺马的问题,如今的大汉不但不缺马,甚至还出现了马匹过剩,当初高皇帝找不出四匹同色马的时候,一匹优秀的战马可以在长安里换一座六个屋的大院落…而寻常的马匹,价格也是在二十万钱左右,当时的一头耕牛也才一万八千钱左右…同样的钱可以买十几头牛了,到了如今,牛的价格在七千钱左右,而马匹的价格却已经暴跌,来到了四万八千钱…</p>


太仆还亲自拟定出了一套马训,是讲述如何养马医马,他甚至还领着官吏们弄出了一套专门的畜医书,有效的保证了牧民的利益。</p>


他因为功劳封侯,如今贵为窳浑侯。</p>


大汉的侯是看食邑的,食邑若是少,只有一个亭的规模,那就是亭侯,有乡的规模,那就是乡侯,若是有一个县的规模,那就是县侯,只是按着食邑来区别,到东汉才正式划分出了各级别的侯和不同的礼法。</p>


别看大家都是侯,可彼此之间的差距可就大了,就比如尚方的那些侯,这些人食邑规模都不大,仅仅有一个亭或者一个乡的规模,可庙堂里的这些侯,那可都是几千户的县侯。</p>


太仆满脸的无奈,说道:</p>


刘长有两大志向,一个是让所有人都能穿上衣裳。</p>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hmcpuyuan.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hmcpuyuan.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