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大人,得加钱 > 第三百三十二章 终身名誉会长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三百三十二章 终身名誉会长

  大人,得加钱

,大人,得加钱</p>


四斤多重的老王八有点补,连着两碗汤下去,搞得贾六火气有点虚旺。</p>


骚的慌。</p>


当然,一只老王八他肯定吃不下,所以就要了个头,其它让栓柱跟索伦亲兵们分享了。</p>


要说这鳖头肉真是嫩,配个乌鸡就更佳了。</p>


“此次回乡本意不惊动地方,不想老父母还是来了...”</p>


对于家乡县太爷,尽管贾六是中央过来的大官,还是很客气。</p>


人嘛,不管在哪横,就是不能在家乡父母面前横。</p>


景陵管委会属内务府直辖一级单位,说是中央部门并不过份。</p>


只是,王知县是空手来的,这让贾总管那句“来就来吧,带什么礼物”之类的客套话,没了用武之地。</p>


内心隐有不悦,明明乾隆朝乃集贪腐大成者,但自他贾六出仕以来,似乎还没几个人给他送过礼。</p>


掐指细数,截至目前为止,收礼次数绝不超过五次,还都是小打小闹,比如当上领班那会收了王福和舒文庆两锭银元宝。</p>


独有一次大进项,是泸州知府的孝敬。</p>


没别的了,就跟贾六是清官似的,全靠他自己想办法挣,完了还要当散财童子给人家送礼,愣是没见回头的。</p>


不送礼就算了,贾六也不在乎王知县那三瓜两枣,没想这位老父母反过来倒有点让贾大人出血的意思。</p>


知县大人什么意思呢?</p>


就是曲沃百姓生活困苦,家乡好多特产没有销路,因此为了提高百姓生活水平,知县大人希望贾总管这位曲沃县目前活着的最大官员,能够积极为家乡的经济发展贡献力量。</p>


“老父母的意思是?”</p>


贾六认真倾听,不管怎么说他祖籍都是曲沃的,家乡人民有需要,他哪怕日理万机,也要抽出时间予以办理。</p>


心理能够接受的捐款底限是五千两。</p>


救急不救穷。</p>


没想到人家王知县却是希望贾大人能够通过自身影响力,在京师帮家乡推销一下特产,如藕、大蒜、羊肉之类的。</p>


这样一来,百姓种养的东西有了销路,挣了钱,生活水平自然会提高。</p>


“招商引资?”</p>


贾六开了眼界,没想到面前这位年过五旬的老父母还是个务实官,且具有一定经济发展观。</p>


“难得老父母为曲沃百姓如此尽心竭力,贾某虽不是什么大官,但此事一定出力。”</p>


贾六欣然同意,让王知县静侯,最迟一个月肯定有音讯。</p>


虽然他现在只是个景陵管委会主任,但帮助一个县发展还是有能力的。</p>


四川离的太远,这年头交通不便,东西运去多半在路上就坏了,但京师离的不远。</p>


可以同老富打打招呼,礼部这么大衙门每年定点在曲沃采购特产还是可以的。</p>


和中堂那边发发话,内务府在曲沃设几个采购点也没问题。</p>


就是他景陵那边也可以专购专用嘛。</p>


“路一定要修好,交通方便了,东西才能运出去。若不然就算贾某给家乡人民带来了销路,东西没法拉走也是不行的...”</p>


贾六心想等从洋人那弄到蒸汽机,就先建个曲沃到北京的铁路,震一震龙脉先。</p>


出于为家乡人民谋福的想法,老王八汤骚的慌的贾六竟然主动摸出五千两银票捐给曲沃县衙,以供当地修路用。</p>


又拍胸脯说县里有什么工程项目,大胆往府里,往省里报,回头他在京里帮忙走动走动,工部那边虽然不熟,但人托人总能找到人,肯定不会不管家乡人民,把个老知县感动的险些要落泪,当场表示要为贾大人立生祠。</p>


立生祠就免了,贾六不想享受九千岁待遇。</p>


千恩万谢准备回去的王知县提出想要看看打太保墓中发现的千年灵龟,好开开眼界。</p>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hmcpuyuan.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hmcpuyuan.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