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家族决定我做枭雄 > 第四十一章 徐法王来到南阳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四十一章 徐法王来到南阳

  家族决定我做枭雄

在徐法王和温小妖在竟陵郡对峙相杀的时候,南阳郡的闻香教徒们可没有闲着。虽然他们几波派去迎接护教法王北上的使者都没能将大家伙苦苦期盼的法王他老人家请回来主持大局,可起义的火热形势并不会因为这点小小遗憾就停滞不前。</p>


如果说在竟陵郡这样的偏狭小郡豪强们对小门小户的欺压还有个分寸(主要是大户们自身实力有限),那么在南阳郡,以邓、耿、蔡、黄几大姓为首的豪强们只有无法无天可以形容。</p>


作为自前汉时代就人口繁盛的名郡大邑,实际上南阳一带和南方其他地域民风殊为不同,无论文化还是民俗都更接近中原地区,豪强大户割据一方的风气尤为兴盛,这些家族不但垄断地方官位,而且大肆兼并土地,侵吞人口,尤其是从北方流落来的流民,如果不是背景深厚或者人多势众往往会被这些豪强们掠夺为奴。</p>


南阳大族和南国其他地域那些南下流民筚路蓝缕逐渐发展起来的家族不一样,多是自天下大乱前就盘踞一方,有的甚至能追朔到汉光武帝兴复汉室时的南阳豪强,这些人因为地理关系被排斥在南国的政治核心版图之外,毕竟南阳距离北国太近了,其归属在南北之间百年来最少有过三次变动,小的战事更是无日不在,这种情况下政治人物根本无法将这里引为稳固的根基,你在建康奋斗的好好的,转眼战事一开,满朝文武突然发现你变成敌国人了,这还怎么往决策层里混。</p>


老牌地头蛇们混不进朝堂就更专注于掠夺地方,大户们的贪婪本就是几乎无止尽的,既然政治上失意,那就只好寄情于山水之间,以酒消愁了,这山都得划拉成自家的,这水也得划拉成自家的,这酒,也得只许自家酿才行,顺带多占点田种粮食酿酒才行,有了田还得有人,光是普通的部曲佃户已经无法满足他们了,非得是奴仆才好,只有官府名册上没有记录,不用上税而且可以肆意打杀的奴仆才能让老爷们放心顺心。</p>


随着南北格局的逐渐稳固,原来北方乱战中成群结队南下逃难的人群也越来越难得一见,事实上最近一次难民潮也就是温氏遭受重创的邺城之乱中逃往南国的人口都相当有限,比起之前数十万上百万的大规模南迁根本不值一提。</p>


这种情况下,南阳豪强们充分发挥了领先时代潮流敢为天下先的精神,率先和北国做起了人口买卖生意,起先是南阳豪强们因为靠近边境难免出现子弟被北国俘虏的情况,所以需要赎回俘虏,后来不知怎么的就变成了购买奴隶。</p>


大名鼎鼎的大周邓州刺史王思齐老先生就是南阳豪强们一个优质供应商,这位长期率领孤军替大周守卫边疆的将军从来缺的就是从长安运来的军饷,而手头往往又多的是俘虏(优秀供货商大梁南康郡公),自然乐的做这门好生意。</p>


在南阳郡甚至发生过这么一件事情:某县有数名从某豪强大户家中逃出的奴仆,被县吏抓到后准备遣返回大户家中,几人却跪地大哭向衙役报出自己姓名籍贯,说是大梁边军中的士卒。县吏们大惊,急忙将人带回,结果果然查出几人确实是大梁边军中的士卒,甚至还有一名火长,这几人都是跟随南康郡公攻打邓州的士卒,据报是末于战阵,结果转头却出现在大梁自己境内某大户家中成了私奴。</p>


最后几人被放回家中,但是某大户却也毫发无损,从上到下只当从未发生过这件事情,可见里面水浑到了何种地步。</p>


南阳除了豪强大户们之外,还有两害,和大户们并列三害,一则是南阳郡毗邻边界,历来南北用兵都是第一处战场,因此兵祸连连,还有大批逃兵溃兵藏匿山间为乱,是以兵匪一体,朝廷招降时是兵,不招安了就是匪;其二则因为南阳郡自古产铁,有铁矿多处,并且冶铁业发达,南国虽然在对北方战争时常常不能保全南阳全郡,对这些铁矿和冶铁作坊倒是看顾的紧,特意设置了南阳冶大使一职管理南阳郡的铁业,其下又配有专门的护卫兵马,修筑有冶城,南阳冶直属建康尚书台直辖,连雍州刺史府都不能对其约束太多,里面自有一套独立的官署管理着近十万矿户、匠户,这个位置自大梁建立以来逐渐成了皇帝专门用来赏赐宠臣的官职,皇帝一有宠信的大臣便将这个位置委派给谁,只要任职两三年就能骤然暴富,不过这么一来,匠户和矿工们的生存状态有多恶劣自然不问可知。</p>


有了这三害聚集,南阳郡可谓是五毒俱全,百姓的日子过得一天不如一天,和南阳百姓相比,竟陵郡百姓都算是过的不错的了。</p>


也正因为如此,闻香教在南阳郡的发展势头无比之快,加上这里本就靠近邓州,那位大周第一名将不知道掺了多少砂子在内,因而虽然护教法王徐承志自己因为顾忌南阳郡豪强的实力一直不敢在南阳郡大张旗鼓传教,但反倒是这里的闻香教徒人数最多,而且对待教义也最忠贞,战斗意志最强。</p>


徐承志的起事命令传到南阳郡,等于是直接在一堆干柴上放了一把火,仅仅不到十日,南阳全郡十一个县就几乎每个县都出现了闻香教起事,更重要的是,南阳冶的匠户们也不堪官吏欺压起来响应,一举袭杀了出身建康高门的南阳冶大使,聚集数万匠户和矿工和闻香教合流。</p>


这些铁匠和矿工们和普通闻香教徒不同,本就不以耕田为生,而且大多是壮年男子,又常年聚集在一起生活做工,战斗力远远超过普通教徒,加上按耐不住的大周军终于开始出手,虽然还没有大举出兵只是派了数百人南下,但有了周国撑腰无疑大大鼓舞了南阳闻香教高层的士气,使得他们一股做气对南阳各县发起了一轮大攻势。</p>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hmcpuyuan.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hmcpuyuan.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