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家族决定我做枭雄 > 第二章 温氏幼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二章 温氏幼子

  家族决定我做枭雄

正当族老们感伤之时,身后的载着温氏幼子的骡车上恰到好处的响起一个少年声音,打乱了所有人的节奏。</p>


“醒了!叔祖,各位叔伯,公越醒了!”</p>


伴着声音,一位健实青年从车棚里探出半个身子,兴奋的挥舞起双手。眼见青年这幅不成体统的样子,骡车上的“五叔祖”下意识就板起面孔准备训斥,话还未出口,却见自己那位平日走路都需人搀扶的老哥哥以极其不可思议的矫健身手翻下了骡车,双手拎着长袍啪嗒啪嗒跑向青年处。犹豫了一会,五叔祖也不再言语,翻身下车追了过去,眼下没有什么比车中少年的安危更重要。</p>


不光两位老者,青年的一番喊话一举引动了大部分人的注意力,族中地位较高的成年男丁纷纷闻声涌来。众人簇拥着两位老者,迫不及待的掀开车棚上盖的一层布帘,那报讯的青年也自觉退到一旁,小心的解释着;“刚刚我在车里听到外间消息,正激动着,突然就看到公越的眼睛好像动了几下。一时情不自己,便喊了出来。”</p>


说着他的声音戛然而止,乃是眼睛也看到了车中景象。那名被举族牵挂的少年人,此时竟从铺的一层床褥上半坐了起来,正睁着大眼茫然看着眼前众人。</p>


这是哪里?我他么不是和哥们在烧烤摊喝酒么,是我喝多了?可是怎么丝毫没有那种宿醉的感觉。</p>


不对,我,我是温浩,温氏幼子,我父亲是........一阵剧烈的头痛袭来,脑中似乎有另一个记忆在纠缠。</p>


随即,在温氏族人一双双充满希望的目光中,那位寄托着举族希望的少年两眼一翻,再度昏厥了过去。</p>


且转过一边。牯牛岭前温氏族人探查到的边境隘口在大梁朝是一个有着正正经经编制的单位,全名应该叫做襄城郡叶县牯牛岭靖边巡检司黑石巡检寨,甚至这里的巡检还是个有职在身的幢长。</p>


这里是南北势力纠缠分界的地方,自然需安置边军守备,不过不管是建邺朝廷还是荆襄幕府都从未指望这些巡检寨子能在抵御边患上起到多大作用。</p>


无他,实在是牯牛岭的山道过于狭窄,根本不适合大军通行,因此北军南下多是选择绕道而行,而南朝这边一旦遇到北方大举南下,多半会敛兵聚谷,直接缩到南边的襄樊坚城固守,这些沿山各寨干脆只能自生自灭。</p>


实际上它们最大的作用是替边郡官员们收取一点南北商税,或者送些细作之类去北地。在这样一个山高皇帝远的寨子为官,黑石寨巡检刘长真日子过得倒也真逍遥,作为名义上最靠北界的军事存在,他不用担心被上司抽去南边打仗(在南朝,这多半是参与镇压某位造反的州郡长官,又或者干脆就是被某位州郡长官拉去造反),还能在走私商人、南北沟通的佛道僧人身上揩到不少油水替自己攒下一份养老钱。</p>


更别说手下还有上百号寨民村民任其摆布,兴致来了,刘幢长摸摸寨中丁户家小媳妇什么的,别人也只敢忍气吞声,真是快活极了。</p>


可今日的刘长真失去了他的快乐,往日常伴笑容的嘴角现在耷拉的像个拱桥。</p>


因为麻烦来了。</p>


麻烦来自于一群自北而来的北方逃人,这批人扶老携幼,模样狼狈,但是打他们出现在寨门前的那一刻,被刚好在寨墙上巡视的刘长真看在眼中时,他就知道这群人绝对是麻烦。</p>


多年前刘长真还是一个刚刚成年入得军伍的兵家子时,他那当了一辈子兵卒的老爹就千叮万嘱让他记住,像世家大族这般存在是自己绝对招惹不起的,就是大族的一个童仆,天知道又能牵扯到什么人物身上去,寻常人家也得小心应付。</p>


结果十年后刘巡检还是栽在了这一点上,竞陵太守起兵响应庐江王的那一战里他凭着一腔血勇率先登城,阵斩叛军城楼守将,也因此升为幢长之职,彻底摆脱了兵户的命运。可这份喜悦还没坚挺多久,畅想着为国效力将来怎么搏杀出一个封妻荫子的刘长真就被发配到了这牯牛领的偏远军寨,驱逐出了朝廷经制正军序列,也从此和一切美梦告了别。</p>


还是一年以后靠着送礼,刘长真才知道自己阵斩的那名叛将是庐陵周氏一个远房庶子,自己报销了他,也得罪了人,随即在某位大人物轻飘飘的一句话间他就带着自己那份军功被打发进了山。</p>


血淋淋的教训早就让现在的老刘学够了人生经验,因此他才无比断定,麻烦来了。</p>


从带头人的仪态气质和这人群一举一动透出的紧密有序中可以认定这必然是大族中人。</p>


城下喊话人那一口洛州雅音更是显著的身份标志,结合牯牛岭的特殊地理位置,这群人的身份呼之欲出,必然是南下逃亡的北方大族。</p>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hmcpuyuan.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hmcpuyuan.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