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家族决定我做枭雄 > 第三十章 开战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三十章 开战

  家族决定我做枭雄

对持还在继续,但不管是闻香教还是温浩率领的联军都知道双方即将迎来一场决定整个竟陵郡格局的大战。</p>


双方的人数都还在不断增加,但很多其他因素都在催逼着两股势力尽快决一胜负。</p>


在闻香教这边主要是后勤的压力让徐承志已经等待不起,虽然人数越来越多,有了众多和温浩部下联军里的大户们有仇的小豪强投靠后,就连闻香教军事人才不足的缺陷都得到了相当缓解,可大批闻香教徒始终困居于一地的态势未曾改变,既不能席卷全郡靠抢掠大户得到足够粮食,也没机会攻下藏在厚重城墙后的官仓,要养活越发庞大的兵马显然坚持不了多久。</p>


特别是被闻香教徒一度攻占了的清溪县城,在温浩动员起声势浩大的豪族联军后亦被当地豪强夺了回去,让徐承志彻底断了长期对峙下去的底气。</p>


进入清溪县城的闻香教徒大约有二千多人,这些打着莲花老祖旗号的教军靠着暗中埋藏在官军里的内应突然起事一举夺取城门,将措不及防的城中大小官员几乎一网打尽,县令以下数十官吏全部被杀,这也是当初李郡丞不惜代价一力将温氏推到台前的导火索。</p>


但仅仅十余日后这些闻香教众就被清溪县的几户豪强联手屠了个干净,进入县城的闻香教众大多是相对贫苦的小户居多,这些人以南方土著人家为主,占据的土地也都在贫瘠的清溪县南部,被以北方南下流民后裔为主的大户们称为南乡人,相对应的,南下北人后裔被称作北乡人。</p>


和整个雍州各地的形势差不多,北来流民靠着历代官府多年来的偏袒和支持以及在北国乱世中锻炼出的军事传统在和南人土著的竞争中占据着优势,县城内自然多是所谓北乡人聚居。</p>


闻香教徒们穷人乍入县城之中,面对北乡人为主的县城居民自然免不了有抢掠欺凌的事情发生,而这种冲突在有心人的推波助澜下很快就变成了南乡人和闻香教要屠光全城北乡人的流言。</p>


此时,因为温浩拉扯出的豪强联军声势传扬而备受鼓舞的清溪县北乡豪强们立刻抓住时机,在领头的林家率领下联合城内居民发起暴动,在差不多一天的血腥屠杀后将上千颗闻香教徒人头挂上了县城城墙。</p>


领头策划这一切的林家族长林士洪取得这一成绩后立刻一面修书给郡府报讯一面派出自己的长子亲自到温浩面前报道,以示自己和清溪县的各位豪强们同样愿意接受温公子的领导,绝无擅越之心。</p>


如此一来,原本被徐承志寄予厚望的清溪县官仓粮食仅仅为竟陵郡闻香教主力大军提供了不到百车粮食就被彻底断了来路,而此事也让徐承志意识到再不能等待下去了。</p>


在温浩这边,众多豪强们也颇为按捺不住,这些所谓的大户们在自家县内甚至竟陵郡内都算得上跺一跺脚就能震死几只阿猫阿狗的大人物,但在整个大梁的政治版图上他们却屁都不是。</p>


自前魏丢掉了整个北方被迫南渡以来的两百余年里,南朝经营的中心始终在长江下游的江东地区,这里有孙吴多年苦心经营,加上地理位置优越,衣冠南渡时就已经是一片鱼米之乡,是世族们理想的桃花源;在长江中上游则唯独看重以江陵为核心的荆州地区,此地也算得上南逃士族们避难的一处聚居地,自春秋战国时作为楚国国都起,江陵附近就已经得到了大规模开发,支撑的起世家们在此落户,也由此才有了南朝荆州幕府和建康朝廷长期分庭抗礼的局面。</p>


而在两者之外的地域则都几乎毫无政治地位可言,巴蜀之地的益州虽然富庶安邑却距离建康朝廷最远,且是一度割据自立的被“再征服”地域,当地人在朝堂上自然低人一等,建康和荆州大族常嘲笑蜀人为虫就是此等意识的表现。</p>


后世湖南地区的湘州,也就是温浩准岳父此时的地盘则属于标准的偏远地区,在这个时代不但遍地是蛮族部落聚居而且还分布着云梦泽留下的巨大沼泽地,在建康朝中看来简直比广州交趾那样的地方还不如,只适合义兴周氏这种南国土著武力蛮子来以毒攻毒。</p>


其余岭南交州广州两个州的地位从出身高州李氏的李郡丞的坎坷仕途就能看出一二,高州李氏在岭南世代都有郡守级别官员,可李郡丞照样混了几十年也只能在同样偏远的雍州边郡担任一个郡丞,这还是从交州郡守位置上调任的,明明是太守变郡丞,每个人包括李郡丞自己却都认为是升官呢。</p>


江淮地区的寿州、徐州等几个州担任着建康北面大门的任务,并且一直是建康朝廷耐以为根本的武力支柱,故而被视为江东扬州的自然延申,与此同理的还有以后世江西为核心的江州同样被视为荆州的附庸,这也是为何以义兴周氏之强却在自己老家江州从来没出过一任刺史的原因。</p>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hmcpuyuan.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hmcpuyuan.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