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三线 > 第41章 仙娘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1章 仙娘

  三线

云寨是金像山最高的一个村,也是南隆最小的一个村。


全村只有几户人家,家家户户都从明清时期就世代居住于此,逐渐繁衍,总人数不过几十人。


面前的谷地面积足足上百亩,大部分开垦为水田种着糯稻,这是苗家常吃的主食,其他围着篱笆种些蔬菜,有一些鸡鸭在其中游走。由于地势太高,云寨基本没有养猪养牛的习俗,肉食除了猎获,主要便是水田里养的鱼和这些鸡鸭。


苗家的作息一般是日出日落,此时天色快黑,田间自然也没人。


靠着崖壁的斜坡上,围着一圈栅栏,其间矗立着几间不小的吊脚楼,上面炊烟袅袅。


一行人走到寨子外面,路江安当先几步,扯高了声音。


“老石在不在?”


随着这身断喝,一个身穿粗布褂子,年龄五十左右的汉子穿着木拖鞋跑了出来,看到路江安一行人,哈哈大笑,忙拉开栅栏。


“老路,你怎么来了?”


“来山上逛逛,”路江安已经从包里拿出了准备的礼物,递过去顺便问道:“一家人可好?”


苗家重视礼节,即便好朋友上门也最好不要疏忽,当然礼物不在多贵重,路江安准备的也只是两瓶酒两条烟。


“好好!”


老石连连点头,接过烟酒,又看了看一行人,尤其是和路江安并排站着的江景东,一看就有一种特殊气度。


路江安就介绍了一行人的来历,问能不能叨扰一晚上。


“老路你这话说得,”老石提着酒瓶捶了路江安一拳,道:“太见外!快请进!”


一行人跟着进了云寨,里面有五栋吊脚楼,有大有小,分别居住着云寨五姓,石、邹、陶、熊、马,不过由于世代通婚,互相之间也有亲戚关系。


苗家热情,此时听到动静就出来看,有认识路江安的就打招呼,还热情的邀请一行人去自家吃饭喝酒。


老石顿时就笑骂着喝斥,不许抢自家的客人。


石家最早来此耕作,一度人口也最多,老石又是这个村的村长,自然占据位置最好面积最大的一栋。


石家的吊脚楼足足有五开间,正中的堂屋装饰得华丽非凡,两边的开间分别格成几间卧室,原本住了四代人十几口,如今长辈都走得差不多了,下一辈年轻人又喜欢外出打工,屋子里就显得有些冷清。


老石把一行人领进堂屋里,正中内壁陈设着苗家的祖灵神龛,周围贴着字符,下部正中安有竹棚,显得神圣肃穆。神龛盒两侧有插香用的竹筒,下面陈设着一各个连着头盖骨的牛角,那是石家历代祭祖保留下来的,如今祭祖都是去山下买牛头。


神龛前面放着宽面长桌,一行人放下行李,围坐在长桌周围,深山的苗家都时常备有火塘,老石把火拨旺,原本天黑之后的凉意就消去了不少。


向阳一面的栅栏廊伸出半米左右,上面装设了一张长条木高背椅,俗称女儿靠,在夏天是休息和待客的场所。


老石招呼自己的两个儿媳妇和孙女拿出零食和刺梨酒来待客,零食是山里土产制成的果干之类,刺梨酒是糯米和刺梨混合自酿的淡酒,用热水温过,喝一口浑身都暖和。


这个时间是苗家做饭的日子,老石告罪一声,让儿媳妇照顾几人,忙去准备饭食。


老石的孙女小石今年不过九岁,在药泉乡小学读书,现在放暑假在家里。


姜阳最是有意思,在热情大方的小石面前居然很是腼腆,话也不敢多说,让路扬调笑了几句。


一个小时后,一桌丰盛的饭食就陆续上来了。


主食有两种,一种黄糯米饭是以山上的野生黄花,晒干之后用于浸糯米,米变成黄色,蒸熟之后清香四溢,让一行人闻之食欲大振。另外一种就是大米饭


副食摆满了一座子,有常见的各类炒菜烧菜,也有苗家才有的特色食物,诸如酸汤、腌鱼、酢肉之类,更有山上才能吃到的一些腊制野味。


老石也坐上席,他把筷子放在饭碗上,又用手指沾了两滴酒洒在地下,点头说道:“祖宗吃饭!”


随后笑着招呼大家开席。


“小石怎么不来吃饭?”姜阳突然发现少了一个人,奇怪询问。


“她给她祖母送饭,”老石先举起了筷子,殷勤地劝道:“我们先吃,来来,尝尝这腌鱼味道怎么样?”


苗家腌鱼是一绝,用鲜活鲤鱼开膛破肚,去掉内脏清洗后用食盐、米酒浸泡,再用糯米饭、甜酒曲、辣椒粉、花椒面、生姜、大蒜拌匀填入鱼肚,然后放入腌桶,一层层码放好压紧,用盐水泡过的粽叶盖上,密封能贮存很久。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hmcpuyuan.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hmcpuyuan.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