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思美人 > 第75章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75章

  思美人

“背下来了?”楚王有些不可置信,“宗庙中的典籍?”


“正是。”宫正道,“樊姬十分好学,每篇背诵之后,必向诸师提问,有许多都无人可答。樊姬聪慧而渊博,宗庙中实无人可及,遑论教训。”


楚王听着,气极而笑。


他一直知道阡陌的见识,与别人不一般,也知道她能读会写。但是从来不知道,她的能耐居然可以达到这般程度。


“无人可及?”楚王冷道,“宗庙乃是宗室教习之所,竟连一个女子也对付不得?”


“大王,宗庙亦无可奈何。平日入宗庙学礼的宗子宗女,大多不过少年之龄,便是成年之人,两三卷典籍教下来,亦已是服服帖帖,而樊姬这般……”宫中苦笑,说不下去。


楚王嘴角抽了抽。


太阳穴有些微微的胀,他似乎又看到了那张倔强的脸,昂着额头,说我没错。


“那便换人。”楚王冷道,“宗庙无人,别处也无人么。不是说少臧子融博学无匹么,去请他来,将藏室中的典籍也搬去,寡人倒要看看,她能背诵多少!”


宫正心中无奈。他本心想着楚王不过闹闹脾气,这般状况,他来说一说,给个台阶让楚王将阡陌召回来,这样大家都好。可楚王明显不领情,非要犟下去,这样他也无法了。


看楚王神色果决,宫正也不好再多说,只得唯唯应下。


楚王看着他退下,心情仍然不定,却已经不只是气恼。这个女子,每次扰得他心烦气躁之后,又总会露出新鲜的一面来,让他倍感诧异,愈加心烦气躁。


正如这次,楚王觉得自己就像个喜欢自作多情的傻子,回过头来看,却发现那个惹自己操心的人过得好好的,根本不需要他操心。


她不是很能么,便让她能去。楚王心道,气哼哼地拿过水杯,咕咕灌下。


*****


殿外,一名寺人看着宫正的背影,也低头离开。


他穿过侧门,一路向北,进入连接后宫的永巷之中。


自从楚王不再临幸,后宫成为了整个王宫里面最冷清的地方。路上,行人寥寥,偶尔有做活的宫人,亦只闻其声,不见人影。寺人却没有进入后宫,四处望了望,方向却一转,又往苑囿而去。


时值入冬,楚王的苑囿之中,虽也有红叶满枝,别的树木却仍是绿意盎然。


他来到一处池水旁,毫无意外的,看到池畔闲坐赏鱼的身影。


“大王不肯将樊姬放了,此番似乎立志要惩戒。”他走过去,低低道。


郑姬将手里的一片红叶,放开,美丽的叶片落入池中,鱼儿以为是食物,纷纷凑过来。


“惩戒?”她淡淡道,“确实么?”


“确实。”寺人道,“宫正说她将典籍都背了下来,请大王将她放走,大王却更是恼怒。”


郑姬没有答话。


“知晓了。”她说,罢了,将一点金子放在石头上,“去吧。”


寺人一喜,收起金子,忙行礼告退。


郑姬仍然看着水面,没有抬头。池水静谧,只有鱼儿游过带起的微微涟漪,她的脸映在上面,有些模糊,却依稀可见那美丽的容貌。


入宗庙惩戒。


郑姬的心亦如那池水,暗流汹涌。她不知道该高兴还是该难过,楚王从前,从来不会把哪个姬妾放到宗庙去惩戒,或者说,他从来不曾为谁这样大喜大怒。


心中长叹,只有她……


“那是何人?”一个声音忽而传来。


郑姬一惊,回头,却见是越姬。


她似乎刚刚闲逛到这里,手里拿着几朵刚采的花。自从禁足生了一场病,上个月刚刚痊愈,看起来却早已经没有了过去的容光焕发,衣裳亦是朴素。


郑姬露出笑容,“妹妹也来散步?”说罢,起身相迎。


越姬看着她,亦淡笑。


“姊姊还未说,方才那是何人?”她缓缓道,“我看着有几分面熟,高阳宫中的,是么?”


“妹妹看错了。”郑姬淡淡道,“那是延年宫中的人,穆夫人让他来寻我。”


“一个来传话的寺人,也要姊姊赐金?”越姬不以为然,看着郑姬,目光深深,“姊姊以为我什么都不晓么?上回我去给大王送衣,告知我遇到那女子不必客气的,不正是姊姊?”


郑姬面色沉下。


“妹妹说的什么。”她冷道,“是妹妹定要去送衣,受了责罚,便要怪我?”


越姬轻笑一声。


“姊姊着紧什么?”她轻轻握住郑姬的手,嗔道,“我不过说说罢了,如今这后宫中,唯你我姊妹可依靠,我全都明白。”


郑姬看着她,片刻,莞尔,轻轻抚过她的头发,“妹妹明白就好。”


*****


阡陌知道楚王把她送去宗庙,名为习礼,实则惩戒。


她来之前,就已经得了寺人渠托人带来的话,叫她进去以后,务必勤快谦虚,里面的宗妇和诸师,都是应对权贵习惯了的,谁也不怕,如果忤逆或跟不上教习,打手禁闭饿饭,都是常有的事。


阡陌了然,谢过了寺人渠。她其实早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从没想过自己有什么底气给别人摆谱,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她已经惹恼了楚王,要报复就报复好了。


所以,当宗庙里地宗妇神色严肃地来给她上课,讲解各种礼仪条规,又给她一堆简牍让她背诵之后,阡陌毫无抗拒,全盘接受。


不过她很快发现,这所谓的教习,其实并没有多严重。宗妇们讲的条规,诸师讲的道理,不过都是从书中来的,万变不离其宗,掌握那些典籍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她很理解要求背诵简牍的要求,这跟上大学前的书本教育毫无二致。


她的学习成绩一直不错,从小学到高中,成绩从未跌出过年级前十,经历过初升高的厮杀,接受过高考的洗礼,背书的技能早已炉火纯青。她严阵以待,拿出对付高考的架势。自从来到王宫,她时常能接触到各类文牍,典籍也看过一些,文法虽然晦涩,大抵看得懂,背起来也不算困难。这个时代的文字表达,其实还处于很简单的阶段,字数不多。那些竹简和木牍,看起来堆得满满的,可文字量对于她而言,实在是小儿科。当她发现自己很快就背完的时候,也有几分诧异。


宗庙中的人也惊讶不已,马上又给她更多的简牍,不料,没过多久,阡陌又背完了。


课堂应对,她的态度谦逊,彬彬有礼,对答敏捷。不过,她对一些东西很感兴趣。比如,典籍上涉及历史的部分,说楚人是高阳氏之后,传至季连,而为芈姓。阡陌想到从前在资料上看到的说法,很是好奇,“祝融高辛为姬姓,而季连为芈姓。有言其母来自羌方,季连从母姓,是么?”


解说的宗妇愣了愣,道,“羌方?楚人乃高辛之后。”


阡陌颔首:“可季连为芈姓。”


“季连乃神诞之子,芈姓乃天降。”


呃……好吧。


阡陌知道这讨论不能继续,继续听讲。


再说道臣属之礼,宗妇说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为臣者必尽忠于主人。阡陌想了想,又问,“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于士而言,王亦是主人么?”


“正是。”宗妇道。


阡陌问:“如此,大夫是主人,王亦是主人,大夫有不臣之心,王令士杀大夫,而大夫令士杀王,士从何人?”


宗妇结舌。


宗庙里对付的人,平日能把几卷简牍背出来都算不错了,何尝有过居然还能反问的人。阡陌彬彬有礼,态度谦虚得无可挑剔,却尽是些古怪的问题,宗妇答不上来,便去请诸师,诸师又答不上来,众人一筹莫展。


他们纷纷向宫正表示教训此人已经超出了宗庙的能力,请楚王将她领回去。不料,楚王那边并不让步,居然隔日就把少臧子融送了来,跟着他的,还有一牛车的简牍。


众人皆是愕然。子融是楚国闻名的博学之人,楚王居然让他来对付阡陌,可见是十足的铁了心。


子融爱好学问,脾性颇有几分清高,待人不假辞色,批评不避权贵。宗庙众人见他坐到了阡陌面前,都露出好奇的表情,张望不已。


阡陌见到子融,亦愕然。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hmcpuyuan.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hmcpuyuan.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