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风起云集话两宋 > 第00022章.李筠之乱(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00022章.李筠之乱(下)

  风起云集话两宋

看来,李筠这次造反其实急了一些,他的准备严重不足。</p>


因此,他的失败就是必然的了!</p>


在赵匡胤方面,那就完全不是一回事了,他听说李筠造反之后,赵匡胤开始不慌不忙的进行了一系列周全的战略部署。</p>


首先,是制定正确的作战方针。</p>


李筠方面固然凭借天险,未来如果要固守的话,想短时间破城是不太可能的。</p>


但是,这个人有一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非常的骄横,而且没有谋略。</p>


一个人如果骄横的话,就不会把别人的正确的意见听进去。</p>


再加上没有谋略,那就等于走路不带眼睛了。</p>


这种人,结局通常都是很悲惨的。</p>


所以,赵匡胤必须想办法刺激他,引他出战,只要一离开他的巢穴,那么就事成了。</p>


其次,就是快速完成战略部署。</p>


最重要的是,就是防止北面的契丹,他们对宋朝的威胁始终是存在的。</p>


在收拾李筠的时候,必须让他们有所顾忌。</p>


另外一个方向就是北汉,他们也有可能会异动。</p>


况且,北汉皇帝刘钧已经和李筠有过勾结,赵匡胤是很清楚这一点的。</p>


为了应对此种情况,赵匡胤就分别派遣咎居润和郭进两员得力大将,分别到这两个方向加向战术巡查,并且给予他们足够的权力。</p>


一旦有特殊情况,他们可以自行处置!</p>


为了正面应敌,赵匡胤选择了两员大将,分别是石守信和高怀德,他们都是赵匡胤信得过的亲信。</p>


最后,就是派遣慕容延钊和王全斌两个人,从东路与他们会合。</p>


安排好这些之后,赵匡胤就准备亲自挂帅平叛了。</p>


俗话说得好,兵马未动,粮草先行。</p>


要打仗,后勤保障是非常重要的,赵匡胤就把这个担子交给户部侍郎高防和兵部侍郎边光范,由他们担任粮草转运使。</p>


最后,赵匡胤离开京城之后,必将形成城内无主的情况。</p>


为了防止出现意外,他对于首都的事情做了必要的安排。</p>


吴廷祚被任命为东京留守,他的弟弟赵光义则任命为大内都点检。</p>


赵匡胤之所以让前者做东京留守,而不是他的弟弟,是因为吴廷祚是个厚道之人,说话不多,但是做事特别狠,也特别稳重。</p>


赵匡胤因为李筠叛乱的事情得到了他的良策,因此对他已经完全信任了。</p>


再说,他对这个职务已经有一定的经验,当初柴荣离开开封出征的时候,也是他在这里留守。</p>


为了防止意外中的意外,他还安排韩令坤带领近卫jūn_duì ,作为机动势力,随时准备策应。</p>


以上布置,我们可以看出赵匡胤是个不折不扣的军事家,能够做到深谋远虑,具有长远的战略目光。</p>


再说到泽州城,这是李筠不费多大的代价就占据的一个地方。</p>


但是,这里的地势地位非常重要,往北一直可以到达太原,进攻河朔地方。</p>


往南可以出太行山,进入今天的河南焦作地区,然后直逼京城开封。</p>


赵匡胤要求石守信和高怀德两个人,绝不能够让李筠的jūn_duì 离开泽州,要就地歼灭,否则后果难料。</p>


北宋建隆元年(960年)四月十九日,石守信和高怀德两人作为前锋出发,从孟津渡过黄河之后,以最快的速度抢占了战略要地天井关。</p>


李筠率领三万士兵,五月五日到达长平,和石守信的部队遭遇,两只jūn_duì 展开了恶战,石守信大胜。</p>


这里需要提示一下,长平是个四战之地,曾经爆发过两次扭转乾坤的大战。</p>


第一次长平之战,是秦国和赵国两国的jūn_duì 爆发的战争,最终赵国被坑杀了四十万降兵。</p>


在这场大战之中,我们知道了纸上谈兵的成语。</p>


经过这一场大战之后,秦国统一六国已经是不可逆转的事情。</p>


第二次长平之战,就是这一次石守信和李筠的部队爆发的战斗。</p>


北宋建隆元年(960年)五月二十一日,赵匡胤率领大军离开了开封,三天之后驻扎在荥阳。</p>


由于军情紧急,赵匡胤在此地未作久留,随机率领大军直插太行。</p>


我曾经在焦作地区的太行山一带去过,感觉那一带的山挺有意思的,一层叠一层就像是生日蛋糕一样。</p>


如果在古代交通一定是很困难的,李白如果到达此地,想必能够写出比蜀道难更加绝妙的诗句。</p>


当然,这是我的观感,也许不准确。</p>


不过,赵匡胤带领部队抵达太行山脚下的时候,的确是吃尽了苦头。</p>


因为他们最大的麻烦不是敌人,而是无路可走。</p>


为了尽快的发动进攻,赵匡胤甚至不顾九五之尊,亲自下马带领士兵搬石头筑路。</p>


士兵们看到皇帝主帅亲自下场,不由得士气大增,他们很快就把路修好,然后到达泽州城的南边和石守信他们会师。</p>


“参见陛下!”</p>


“爱卿,快快平身!”</p>


“陛下这是我们的军事折子,请您参阅。”石守信毕恭毕敬地说道。</p>


“不用了,不用了,我们马上商议!”</p>


赵匡胤也就不用跟他们这么客套,很快就召集大小将官来到营帐,开始商议应敌对策。</p>


“各位爱卿,你们有何良策破敌?!”</p>


当大家到齐之后,赵匡胤开始发话了。</p>


“陛下,我们必须尽快,因为雨季快到了。”石守信说道。</p>


“是啊,陛下,如果一下雨,这山路又难走,就必然会加大我们的难度。”高怀德也随声附和道。</p>


赵匡胤听罢,微微皱了皱眉头,很快就叫人带来军用地图查看了一番。</p>


接下来,他们就制定出进攻方案,要求必须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和叛军展开决战,以防止雨季带来的不利影响。</p>


北宋建隆元年(960年)五月二十九日,双方在泽州城南地区展开了阵势,第一阵金鼓齐鸣之后,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没有多长时间李筠的三万大军就被彻底打败,最后俘获了降兵三千余人。</p>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hmcpuyuan.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hmcpuyuan.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