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风起云集话两宋 > 第00025章.消灭李重进(二)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00025章.消灭李重进(二)

  风起云集话两宋

陈思诲,赵匡胤给了他六宅使的官职,除此之外我查了很多资料,居然根本就没有办法查到什么。</p>


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讲,他就是个不折不扣的工具人。</p>


按说,这个世界上最倒霉的人,就是陈思诲这种人了。</p>


平白无故的当了一个凶多吉少的使者,又平白无故的被抓了起来,然后有可能平白无故的丢掉性命。</p>


作为一个工具人,这真的是他的悲哀。</p>


不过,站在历史的角度,他也还算得上是赚了,至少在我的眼里是如此。</p>


有资格在历史书上留下名字的人的确不多见。</p>


如果不是这一次做使者,恐怕世人还不知道有这么一个人。</p>


李重进是个耳根子很软的人,本来他想配合这个使者去见赵匡胤的,可是很快就改变了主意。</p>


几乎是转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弯,这种转变也的确是太快了。</p>


俗话说,两军交兵不斩使者,这么做其实是不耻于人的。</p>


既然抓捕了他,就说明李重进是王八吃称坨,铁了心要造反的。</p>


“大将军,你这是何故?!我可是好心好意的来给你送丹书铁券的,你这么做难道不怕天谴吗?!”</p>


赵匡胤也挺有意思的,在自己刚刚掌权之初,就拼命的造一些丹书铁券,然后分发给自己潜在的现实的竞争对手,要么安分守己,要么提头来见。</p>


然而事实证明,这种半扇形的铁疙瘩并没有起多大的效果,该造反的还是要造反,不想造反的你逼他造反也没用。</p>


再说这个倒霉的使者陈思诲,原本刚刚当了座上客不久,美酒美味的尽情享受,原本想回去得到厚厚的封赏加官进爵的,却一下子又成了阶下囚,这巨大的转变,让陈思诲根本就来不及反应,此时此刻的他被五花大绑压在堂下,还想着能不能有最后的机会。</p>


既然提起天谴这两个字,一下子就让李重进火星直冒。</p>


“该遭天谴的不是我,而是你那个皇帝赵匡胤!”</p>


李重进根本就没有给他申辩的机会,把刻有著名书法家亲笔签字的丹书铁券扔进了垃圾堆,然后就和他的部下们开始商议对策了。</p>


这个宝贝疙瘩如果留在现在,想必应该是价值连城的文物了吧。</p>


不过,在那个时候谁都没有会想到有这么一层。</p>


因为,空气中都弥漫着造反的气味。</p>


既然造反就要有造反的样子,举行个仪式,还是很有必要的。</p>


他们想模仿当年三国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样子,去表决心。</p>


“来,兄弟们,既然你们跟着我干,那我们何不饮血为盟结为兄弟?”</p>


在简陋的一室大厅里,在昏黄的灯光之下,李重进的这一句话激起了大家的共鸣。</p>


他的态度看上去非常的诚恳,只不过这眼神看上去并不那么让人理解。</p>


“对对对,大哥的提议非常好!”</p>


“咱们一起结为兄弟,齐心协力,同生共死!”</p>


“齐心协力,同生共死!”</p>


“赵匡胤黄袍加身,得国不正,凭什么他做皇帝大哥不能做皇帝?”</p>


兄弟们围着他,一个个看上去群情激昂,好像是在议论邻居家的事情。</p>


很快,就有人送进来一只大红公鸡,掏出一只明晃晃的小刀,然后麻利的抹了脖子,通红的鸡血咕咕的从破口中喷出,然后将一只只碗染得通红,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明白,他们已经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了。</p>


前面哪怕是万丈深渊,他们也只能够咬着牙继续往下走。</p>


“求人不如求己,既然李筠不成事,那我们就只能靠自己了!”</p>


李重进的这一番话,语气是说给周边的人听的,还不如说他是在给自己暗暗打气。</p>


现在的南唐怕赵匡胤怕的要死,原本打算和他们联合的指望也落空了,指望这个小小的偏安朝廷恐怕简直是做梦。</p>


如此想来,李重进先前拒绝了赵匡胤的要求,死活不肯到青州去上任,偏偏要赖在扬州不动。</p>


他看上的就是这个地方的物产丰饶人民富裕,是他今后追求更长远的基业的物质保障。</p>


这是规律,是古往今来最后成大事的帝王将相的选择规律。</p>


不过,这里对于他来说有个很麻烦的事情,因为他目前所统辖的这一带,老百姓对他的好感度不够。</p>


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这里是他当年征服的南唐最为富庶的地方。</p>


既然是武力征服,就意味着会出现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这战争其实没有经过多长时间,老百姓的记忆还在。</p>


想必有多少人还在记恨他李重进,更别说要跟着他造反,冒着被抄家灭族的风险。</p>


因此从战略上来讲,他其实已经输了开头,光靠手下的几个兄弟支持他是肯定成不了事的。</p>


赵匡胤派到扬州的监军,看到李重进已经有谋反之心,那继续待在这个地方,就只有等死了,还不如早点开溜。</p>


李重进知道逃跑这事之后,就开始借题发挥,因为他要把那些平时反对他的人一举拿下,然后把这些人都砍了脑袋,这样就再也没有人敢反对他造反了。</p>


他下令逮捕了几十个人,这些人都是对他不服气的下级军官,在通通杀掉之后,李重进其实已经成为一个孤家寡人了。</p>


这就是需要谋略,可惜他没有。</p>


北宋建隆元年(960年)九月二十二日,赵匡胤接到了李重进造反的准确情报,就开始进行平叛的部署。</p>


历史书上记载,赵匡胤对这次江南地区的平叛,却并不是以前像对付李筠一样,那么着急的。</p>


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他早已胜券在握,李重进必败无疑。</p>


因为,赵匡胤太了解自己的这个对手了,想当年他们共事那么久,对他的一举一动可以说是了如指掌。</p>


用一句难听的话讲,就是他李重进拔下裤子,赵匡胤就知道他拉什么屎。</p>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hmcpuyuan.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hmcpuyuan.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