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风起云集话两宋 > 第00026章.朕要削藩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00026章.朕要削藩了

  风起云集话两宋

通过这两场大大小小的平叛战争,一代英主赵匡胤终于深刻的领悟到,他必须要终结这种藩镇割据,节度使一手遮天的局面了。</p>


就他自己而言,赵匡胤也担任过节度使这一重要职务。</p>


对其中的利弊,他其实是非常清楚的。</p>


对于这种混乱的局面,应该要从唐朝的中后期说起,从安史之乱一直到唐朝末年黄巢起义,节度使一天一天的坐大,对唐朝中央政府逐渐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p>


最后,直接导致了整个王朝的覆灭。</p>


作为唐朝时期的封疆大吏,节度使所割据的各个大小藩镇,和封建国家的集权实质上是一种时远时近的关系。</p>


当能够得到利益的时候,会走得近一点,当得不到利益的时候,则会远离中央政权。</p>


其实,在今天我国南方的一个国家,当时就这样,最终走向独立的。</p>


当然,这个话题比较敏感,在这里就不再说太多了。</p>


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独揽大权,积极对抗封建政权的总代表皇帝,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唐玄宗统治时期。</p>


在当时大小藩镇拥兵达到了五十万,中央的禁军也只不过是十一二万,最终直接导致了不可收拾的局面。</p>


下面,我把赵匡胤在当皇帝之前的个人经历列出来。</p>


后周显德三年(956年),赵匡胤帅兵打败了南唐齐王李景达,被朝廷封为殿前都指挥使,进而又被加封为定国军节度。</p>


后周显德四年(957年),赵匡胤跟着柴荣,攻下寿州之后,除了其他的官职,其中又有一项义成军节度使。</p>


后周显德五年(958年),赵匡胤被任命为忠武军节度使。</p>


从赵匡胤个人辉煌的简历来看,在他三个重要的时期,都有这个节度使的官职。</p>


正因为如此,他才有实力坐大,最后才有机会实现兵变当皇帝。</p>


他所担任的这三次节度使的职务,主要的管辖区域就是在今天的河南省。</p>


从这里我们也就不难看出,宋朝政权为什么在这一带开始建立,然后向全国扩展地盘。</p>


将二李平定之后,宋朝政权的周边,还有大大小小的节度使存在。</p>


他们时时刻刻都有可能会对宋朝中央政权造成威胁,有的甚至可能是致命的威胁。</p>


北宋建隆二年(961年)七月的一天,赵匡胤把赵普召集过来,两个人有了一次促膝长谈,这对于解决这个长久性的顽疾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p>


“陛下,现在天下初定,本应该修身养息,可是如今的天下却还是有很多问题存在的。”</p>


“爱卿所言极是,朕担心的就是这些……”</p>


“那臣斗胆一言,不知道当讲不当讲。”</p>


本来,赵普这次前来就是想和他谈一谈节度使长期尾大不掉的问题,没想到新皇帝也正好有这个想法,这让他感到很是兴奋,因为他觉得自己发挥作用的时候到了。</p>


“那好,安史之乱在全国所造成的混乱历历在目,安禄山和史思明这两个逆贼,如果不是过于纵容他们,也不至于造成如此之惨祸。所以陛下大宝初定,一定要有个万全对策才行!”</p>


赵普的话说得很是隐晦,他这是直接建议,赵匡胤要开始行动了。</p>


而且要尽快的展开行动,过了这个村也就没有这个店。</p>


赵匡胤现在还精力旺盛,可是一旦等他老了,或者他的子孙后代,当和平皇帝当久了,想必应该没有那么多的精力或者是魄力去搞定这些节度使的。</p>


“你说是来文的还是来武的?!”</p>


赵匡胤在说这话的时候可谓单刀直入,一针见血。</p>


一下子就戳中了问题的实质之所在,这让赵普感到很是兴奋。</p>


就他自己而言,不管是用什么方法,只要能够搞定这个问题就可以了。</p>


大家对宋朝高度重视文人的制度有些不理解,那就应该要考虑这个问题,赵匡胤为什么要高度重视文人。</p>


那就是,他解决节度使问题的核心之所在。</p>


“虽然朕这次两次亲征,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但是必定也对民力有所损耗,不利于修身养息,积蓄实力。所以如果只考虑使用武力也不是个好办法,在必要的时候要用软的一套。”</p>


赵普当然知道赵匡胤的想法,那就是拼命的制作丹书铁券,想给那些地方实力派一些虚幻飘渺的定心丸,让他们不要这么急着造反。</p>


可是,李重进的例子说明了,猴子也有一天会识破主人的计谋,这个办法迟早有失灵的时候。</p>


“陛下所言极是,但是眼下的两场巨大的胜利,给大宋王朝树立起了很高的威望,对那些宵小可以说是极大的震慑。我们完全可以借着这种机会,对他们采取必要的措施!”赵普想了一想,说道。</p>


就这样,君臣二人的谈话,非常的投机,他们在这个问题上达成了高度的共识。</p>


从历史上来看,削弱藩镇,以及历史上著名的杯酒释兵权,几乎是同步进行的。</p>


实质上就是通过剥夺实力派的兵权,来维护封建中央王朝的统治。</p>


众所周知,节度使之所以对中央政权威胁巨大,是因为节度使的职位是可以继承的,也就是父死子继。</p>


这种情况有点像是皇权的传位,会一代接着一代下去。</p>


也许老一辈的节奏使对中央政权,会有那么一点敬畏之心,但是他们的子孙后代肯定会和中央政权一点一点的疏远,最后甚至会成为敌人。</p>


在这一时期,担任节度使期限最长的,其实就是后来建立西夏王朝的党项人拓跋李氏。</p>


这个家族的节度使,就是著名的定难军节度使。</p>


所统辖的范围包括今天的陕西绥德以北,甘肃临夏东部以及内蒙古的南部,地盘还是很大的。</p>


在唐朝的时候,唐朝中央政府赐姓李,后来赵匡胤当了皇帝,又赐姓赵。</p>


两代皇帝给他们也发了很多丹书铁券,不过到了最后基本上都是打了水漂。</p>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hmcpuyuan.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hmcpuyuan.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